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以来,我市积极夯实食品安全基础,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,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今年市县两级食药监管经费达9400万元“舌尖上”的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。为此,南昌不断加大经费投入,2016年、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食药监管经费分别为4283.7万元和6426.04万元。在连续两年增加投入的基础上,2018年我市继续加大投入力度,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食药监管经费预计达9400万元。
今年市本级、各县区分别投入抽检经费2000万元和1115.6万元,分别安排抽检13475批次和8057批次,其中针对农兽药残留抽检5786批次和4029批次,确保食品检验量(不含国家和省抽检)超过4份/千人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2份/千人的标准要求。全市基层监管分局实现乡(镇、街道)全覆盖保障食品安全,加大监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。目前全市建立了基层监管分局93个,覆盖所有乡(镇、街道),在128个乡镇政府(街道办事处)设立食安委和食安办,健全了基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,完善了基层食品安全责任网络。为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,保证乡镇有食品安全专职人员、村(居)有食品安全协管员、信息员、监督员,我市完善了市、县、乡、村“三级机构、四级网络”监管体系,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的全覆盖。
我市积极构建智慧监管体系,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》,将食用农产品、食品、药品、农业生产资料等作为重点,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追溯体系,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使用信息平台。截至目前,生猪屠宰场、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城区农贸市场实现了全覆盖。我市目前在青山湖区实施“互联网+”食品安全监管项目试点,以监管相对人为主线建立大数据中心,以云计算平台、基础数据库、移动终端APP系统等技术为支撑,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,推动“互联网+”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度融合,改变传统监管“人盯人”的低效率模式,实现日常监管由“人管秩序”向“数管秩序”转变。全市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持证率达95.17%
我市将源头治理、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放在重要位置。近三年,我市每年对饮用水源保护地、畜禽养殖周边、农业用地等85个监测点开展重金属监测,布设了36个土壤风险点位,完成了对文港镇原电镀污水处理站下游受污染的260亩农田及周边土壤的生态修复。
我市集中对城区86个农贸市场实施提升改造,极大改善了市民购物环境,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均设立农残快检室,每天快速检测食用农产品不少于15批次,并予以公示。全市三大批发市场(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、赣昌水产品批发市场、肉联厂冻品批发市场)均建立了检测室,其中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设立了实验室,每日检测食用农产品700余批次。我市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的“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正在不断促进超市整体质量和精品数量的提升。目前,我市有3家超市通过省级“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验收。
目前,全市已量化分级持证餐饮单位8947家,量化率达95.17%。打造可视、可感、可知的“透明厨房”即“洁厨亮灶”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。截至目前,我市已有20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实施“洁厨亮灶”,其中省级示范单位54家,市级示范单位100余家,打造了“洁厨亮灶”示范街5条。